今天,明歌将与您分享对特斯拉Model3性能测试的理解。整车的设计也进行了升级,内饰更加宽大。新款的颜值提升是有目共睹的,官方的数据也足以让它对市场开放。大多数型号。现在,让明科普给出一些关于该问题的具体信息。
最近看了一部国外三十年前的纪录片,采访了同学们对未来汽车的猜想。
他们的回答大多是:汽车可以在天上飞,汽车可以水陆两栖,汽车不需要依赖传统燃料,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实现。
但事实证明,30年后的汽车依然保持着一个方向盘四个轮子的外观,动力总成只是在传统内燃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新能源。随着智能的不断进步,还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本质”不变。
用现在的眼光看过去的观点,真的很有意思。
这让人不禁好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未来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
这一次,我们借用了——特斯拉MODEL 3这款被称为最接近未来的汽车形态的产品。我们来看看新能源领域呼声最高的车是哪里的味道。
足够科幻的造型,量产车中最简单的内饰设计。
Model 3的外形有很强的科幻感。圆滑的车身造型加上封闭式的车头设计,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细长流畅的大灯造型,加上四周环绕的细节,很有灵性。可能不会给你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看起来赏心悦目,特斯拉标志性的设计风格让它在大街上回头率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Model 3还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但与Model S的自动弹出开启方式不同,Model 3采用了按压式设计,在保证外观美观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减少了风阻。同时,Model 3没有传统的物理钥匙。车主可以通过APP控制车辆,或者用配备的“钥匙卡”触碰驾驶侧的B柱来开启,这也是脱离了传统汽车的开启方式。当然,如果配备一套无钥匙系统会更方便。
车身尺寸方面,Model 3的长宽高分别为4694/1850/1443mm,轴距为2875mm。车身数据与宝马3系标准轴距版相似。从定价来看,Model 3也是针对豪华品牌b级车的。由于电动汽车固有的结构优势,Model 3的前后悬挂设计相当紧凑,车内留出了更多的乘客空间。
Model 3尾部采用溜背式设计,有一种紧绷的俯冲感。车门的开启方式与普通轿车无异。LED尾灯与大灯相呼应,充电接口集成在灯组侧面,配合圆润的设计给人很强的规律感。
造型方面,Model 3没有太多抢眼的设计。当然,从设计和质量上来说,它是对得起它的价格的,亮点绝对是这套独一无二的内饰设计。Model 3取消了传统的仪表盘和各种功能按键,几乎所有功能都集成在中控大屏内部,多功能方向盘只保留了两个功能按键,是真正的极简设计。
15英寸的中控屏是整个车厢的视觉中心,夸张的尺寸带来了非常震撼的效果。同时,这块屏幕也继承了传统汽车仪表的功能,为驾驶者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大尺寸的中控屏幕并非没有厂商使用,但Model 3的屏幕无论是界面设计、反应速度还是画面清晰度,都属于目前量产车型中的标杆级别。实际体验就像当年诺基亚突然换上苹果视网膜屏的效果一样。我个人很喜欢。
中控屏幕左侧约三分之一区域预留显示车辆信息,顶部显示包括车速、档位、功率以及各种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中间部分负责显示车门的状态、前后备箱的开启和充电口的开闭,行驶状态下会投射车辆附近的道路信息。比如行人、自行车等车辆都会实时反映在屏幕上。当然,现在很多品牌都有L2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很多主机厂的界面设计也和特斯拉的系统一模一样。但在实际体验中,无论是响应速度还是对不同车型的识别,特斯拉的软硬件结合带来的体验还是最好的。
屏幕下方的黑色功能栏集成了日使用率较高的功能。可以直接滑动调节温度的空调控制功能是我最喜欢的。在这个大屏幕上使用导航系统效果很大,而娱乐功能集成了各种互联网音频软件和FM收音机功能。这个车载系统就是一个缩小版的IPAD,几乎可以实现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功能。其高实用性也是特斯拉敢于放弃仪表盘和各种功能按键的原因。
同时,后视镜和方向盘调节都集成在这套系统中,需要进入二级菜单,然后通过方向盘上的两个小球进行设置。在日常状态下,这两个滚轮分别负责娱乐系统和自动驾驶功能,怀当的设计也与之前的特斯拉车型保持一致。
在这简陋的车厢里,你甚至找不到一个传统的空调出风口。中控台贯穿了一长条美式橡木,并采用哑光镀铬装饰,而出风口则隐藏在这个凹槽内。需要通过中控屏来操作,控制出风口方向和风量。
作为特斯拉的“家族传统”,无边框车门自然是Model 3配备的,门板上并没有太多的元素。皮革和麂皮的结合手感相当细腻。而且Model 3还取消了传统的门把手设计,用按钮打开。
,科技感进一步提升。前排座椅的设计相当动感,虽然座椅侧翼以及坐垫支撑不支持调节,但其坐感也是同级产品中少有的出色,在我体验过这一级别车型当中,除去钢炮类型的产品,也只有宝马3系的座椅能与其媲美。拥有电动调节、加热功能并且支持多个座椅记忆,在驾驶员调节座椅过后直接在中控屏幕上按保存即可。
此前也体验过特斯拉的两款车型,空间和乘坐舒适性都不是它们的强项,原以为Model 3的后排表现只会是够用的水平,实际体验过后其表现让我相当意外。首先是头部空间表现,由于后排采用了玻璃顶的设计带来非常通透的视野,而纯电动的天然优势带来纯平的地板,腿部空间也相当宽敞,即使坐上3位乘客也不至于拥挤,柔软的坐垫设计甚至比它的“大哥” MODEL S来的更加舒适。
正如埃隆·马斯克所言“特斯拉不生产慢车”,从 Model S到Model X再到如今的Model 3,哪一个不是同级别车型中加速能力最强选手?这次借来的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搭载一台最大功率299马力的后驱电机,官方给出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3秒,已经达到性能车级别的动力水平,而如果你选购的是Performance高性能版,3.4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足够“秒杀”道路上的大部分车型。
续航里程作为左右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重要因素,这台长续航版车型的NEDC续航里程达到664公里,不知道是出于对电池的保护还是续航算法较为保守,实际体验在常规状态下满电表显续航为520km。而经过实际充电测试,在特斯拉超级充电桩充电40分钟能够增加291km的续航里程,即使是停车位没有充电环境的车主也完全可以用一顿下午茶的时间将电充满。在广州地区的充电环境还是挺友好的,市区以及周边都分布了不少超充,一周一冲问题不大。
驾驶Model 3并没有任何上手难度,主要在于动能回收系统调校相当出色,Model 3的动能回收系统调节分成“标准”和“低”两个档位。在“低”模式下回收系统介入感并不会很强,稍微松开电门会营造出类似燃油车滑行的效果,而当电门全松的状态下才会感觉到明显的制动感。而在“标准”模式下如果突然松开电门就会有接近踩下大脚刹车踏板的制动感,虽然刚刚上手时候会略显突兀,不过熟悉以后你会享受于这种单踏板行驶的便利,我相信大多数的真实车主会更喜欢 “标准”模式。
同时在驾驶模式方面也提供了“轻松”和“标准”两个选择,在“轻松”模式下确实营造出轻松的驾驶氛围,电门的响应速度以及车辆提速都相对平和,适合日常驾驶,当然即使在“轻松”模式下深踩电门还是能感受到电动车那强横的输出。
以上是明哥通过对特斯拉Model3性能测试了解到所有性能,车身外观,马力等等一些有关于特斯拉Model3所有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